個人簡介
何萬貫教授
文學士 (主修中國文學)、教育文憑、教育碩士(CUHK)
哲學博士(主修語文認知心理學) (CUHK)
哲學碩士(主修中國文學) (HKU)
教育署中文科督學 (1984-1992)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1992-2013)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名譽副教授 (2013-2015)
博士生導師 / 培訓中、小學中文科老師
明愛專上學院教授(2013-2021)
香港中文大學實習教學兼任導師(2013-至今)
研究範圍:閱讀認知過程、寫作認知過程、中文教學法、網上教學模式、創意思維、讀寫困難、語文能力測量、資訊科技教育。
研究計劃:每日一篇網上閱讀計劃、小作家網上培訓計劃、星火網上文學月刊、多讀多寫網上培訓計劃、網上語文遊戲、飛鴿行動‧‧‧‧‧‧
發明項目:(與何嘉敏、何嘉倫合作)
- 「妙筆」中文輸入法 Magic Pen—Chinese Character input System
- 「神筆」教育測試系統 Wonder Pen—Educational Testing System
- 「電筆」電訊系統 Electric Phone System
- 「易筆」檢索系統 Chinese information search system
- 「智多星」作文修改系統 Writing Star—Correction Manager
- 「智多寶」自動作文評語系統 Marking Star—Marking Mate
創立網站:
「每日一篇」 瀏覽量: 600 萬人次 ( 每天 )
會員: 650 所學校 45 萬個學生
聯絡: 電話 ( 852 ) 66998327
地址: (信件可郵寄至)九龍 新蒲崗 景福街108至110號 超達工業大廈13樓C06室
Profile
Prof. Man-Koon H O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2-2013) . His work focuses on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upervision of Master’s and PhD students,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L anguage teaching. Prof. H O has a Bachelor’s degree in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 a Diploma in Education, two Master’s degrees (CHUK and HKU) and a PhD (CUHK). Before joining the CUHK, h e served for ten years as an Inspector in the Chinese Section of the Advisory Inspectorate,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re, and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Research interests: Cognitive process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Chinese pedagogy, web-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ssessment.
Research projects: “A Passage a Day”; “Young Writers Online Training”; “Star Fire Monthly Online Literary Journal”; “Reading More and Writing More Web-based Training”; “Caring and Sharing for Society: Express Appreciation Express”.
Patent & products: “ Magic Pen” - a Chinese character input system; “Wonder Pen” - an educational testing system; “Electric Phone System”; “Chinese Information Search System”; “Writing Star” - a correction manager; and “Marking Star” -a marking system (in collaboration with Miss Carmen Ho and Karen Ho)
Courses taught:
1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Listening & Reading
2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Elocution & Writing
3 Curriculum & Instructi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4 Language, Thought and Writing
Contact: Phone: 66998327 Fax: 26469221
Email: mankoonho@gmail.com
Homepage:
www.hk-poster.com/chinese
www.prof-ho.com
95—08年著作
何萬貫(1995)。<中學生在作文中觀念的組織與聯繫>。《教育學報》,23,2,頁169-182。
何萬貫(1995)。<中文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自我評鑑>。《教育曙光》,36,頁80-84。
孫耀民、何萬貫、麥思源(1995)。<中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磁卡磁板在教學上之應用>。《教育學報》,23,2,頁183-198。
何萬貫(1996)。<中學生作文中觀念的顯性聯繫的研究>。《教育學報》,24,1,頁43-66。
何萬貫(1996)。<提高學業成績稍遜中學生讀、寫能力的教學策略----多讀多寫>。《教育學報》,24卷,2期,81-96。
何萬貫(1997)。《初中學生作文評賞》。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共207頁。
何萬貫(1997)。<中文科教師對學生學習和使用簡體字的意見分析>。《教育研究學報》。第12卷,第1期,頁111-116。
何萬貫、歐佩娟(1997)。<中文科目標為本課程的探究>。林智中主編:《目標為本課程:設計與實施》。香港:天地圖書公司。43-88頁。
何萬貫、歐佩娟(1997)。《第三及第五組別學校初中學生分項寫作能力教學實驗實驗報告》。(共81頁)。語文基金贊助。
何萬貫(1997)。<利用錄音帶批改作文>。《教育學報》。第25卷,第2期,頁1-16。
何萬貫(1997)。<有效的作文批改----錄音批改作文>。《語文教學與研究》(華中師大)。第7期。頁12-13。
何萬貫、歐佩娟(1998)。<中學、預科與大學學生運用顯性寫作聯繫策略的能力>。
《香港中國語文教學論文集----從預科到大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頁267-292。
何萬貫、葉穎暉(1998)。<小學高年級學生對漢字筆畫的認識>。《初等教育學報》。頁15-42。
何萬貫(1998)。《中學生作文語誤分析》。香港:中文大學出版。共115頁。
何萬貫(1998)。<高效能中文科課程設計與教學研究>。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中文組編: 《創思薈萃---學者談中學中國語文課程》。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頁1-7。
何萬貫、歐佩娟(1998)。<中文科範文教學的時間分配>。《閱讀與寫作教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出版。頁73-79。
何萬貫(1998)。<兩種學習範文的策略----教師講解與學生自習>。載《教育研究學報》 第13卷,第1期貨,頁117-136。
何萬貫(1999)。<小作家網上培訓計劃>。周漢光編(1999)《面向21世紀的香港中文教學》。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頁29-46。
何萬貫(1999)。<內地參與實驗學生對「錄音批改」寫作教學法的反應>。周漢光編(1999)《高效能中文教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頁129-136。
何萬貫、歐佩娟(1999)。《初中中國文化閱讀光碟》(光碟6個及書6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及香港教育研究所。
───稿費全部送交香港教育研究所繼續發展多讀多寫教學活動。
何萬貫(1999)。<在內地中學利用錄音帶批改作文的一個實驗>。《教育學報》。第27卷,第1期,頁221-232。
何萬貫(1999)。<提高中國語文能力與思維能力>。《毅圃》。香港:弘毅文化教育學會。第19期,頁5-9。
何萬貫(1999)。<說話寫作---令文筆更加流暢>。《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1期,頁54-57。
何萬貫(1999)。<中文科目標為本課程的目標問題>。《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1期,頁3-7。
何萬貫(1999)。<齊來暢談趣味閱讀的好處>。《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2期,頁33-34。
何萬貫(1999)。<學生對「錄音批改」作文的回饋>。《教育曙光》。頁86-92。
何萬貫(1999)。<測量閱讀理解能力的工具-----「按題背默」>。見《教育研究學報》,卷14,第1期,頁157-174。
何萬貫(2000)。<如何培養及延續孩子閱讀的興趣>。
《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3期,頁28。
何萬貫(2000)。<理解技巧多面觀及其教授方法>。《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4期,頁36-38。
何萬貫(2000)。<另類的閱讀方式—聆聽活動>。《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5期,頁36-37。
何萬貫(2000)。<中文教學資訊科技高速公路>。周漢光編(2000)《優質中文教學》。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頁3-20。
何萬貫(2000)。<符號批改作文的效果>。載《教育學報》。第28卷,第1期,頁151-164。
何萬貫(2000)。<中文教學與資訊科技教育>。《教育學報》。第28卷,第2期,頁99-116。
何萬貫(2001)。<多讀多寫網上培訓劃>。周漢光編(2001)《新世紀語文教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頁49-64。
何萬貫(2001)。<廿一世紀小學中文教育的新路向----指導學生學會學習>。《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10期,頁3-10。
何萬貫、歐佩娟(2001)。《飛鴿行動》上下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上冊152頁、下冊143頁。
何萬貫(2001)。<關於中文科實施課程改革後的教材編寫問題>。《文質》,第2期。大埔區中學校長會出版,頁7-10。
何萬貫、歐佩娟(2001)。<關於大專院校中文系教師教學方法取向問題的研究>。鄧仕樑編《跨世紀的大專語文教學》。香港:中大出版社。頁137-146。
何萬貫(2002)。<以認知心理學為依據編寫中國語文教材>。《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14期,頁3-8。
何萬貫(2002)。<要重視閱讀策略的教學>。《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15期,頁8-22。
何萬貫(2002)。<背重有必要>。《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13期,頁3-4。
何萬貫(2002)。<”課室裏的春天”賞析>。《語文教學》(雙月刊)。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第16期,頁13-22。
何萬貫(2002)。<教學的反思----中文科課程改革的幾個問題>。周漢光編(2002)《創意中文教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頁3-10。
何萬貫(2003)。<高中作文技巧>(多媒體教學系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何萬貫(2003)。<從文學角度推廣粵劇教育>。周漢光編(2003)《創意中文教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 出版中
何萬貫(2003)。<養成閱讀習慣的因素>。《教育學報》。第31卷,第1期。39-58。
何萬貫(2004)。<推展網上閱讀計劃成效顯著的因素>。《教育研究學報》。第19卷,第1期,頁137-160。
何萬貫(2004)新加坡<利用資訊科技改進新加坡的華文教學>。《華文學報》,第2期,頁3-14。
何萬貫(2006)。<中學中文教師判別、描述和修正作文語誤的能力>。《教育學報》。第34卷,第1期,頁115-131。
何萬貫(2007)。<關於語文教師對作文批改素質判斷能力問題的研究>。《教育學報》。卷135,第1期,頁113-139。
何萬貫(2007)。<香港中學生中國語文科作文卷語誤分析>。《中國語文通訊》。頁8-18。
何萬貫(2007)。<難以從作文卷中老師的批改情況判斷其批改素質>。《華文學刊》。第5卷,第1期,頁7-15。
何萬貫(2007)。<第二寫作過程研究>。《現代外語》。卷30,第4期,375-386。
Che Kan LEONG & Man Koon HO(2008).The Role of Lexical Knowledge and related Linguistic Components in Typical and Poor Language Comprehenders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21:559-586.
Leong, C.K., & Ho, M.K.(2008). Theory-based Assessment of Reading and its Difficulti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System.
Hong Kong Journal of Paediatr. 13:184-195.
何萬貫、梁子勤、歐佩娟(2008)。《香港中學生中文讀寫能力測驗》(測量工具)。香港教育局。
何萬貫(2008)。《香港中學生讀寫能力測驗研究報告》。香港教育局。
何萬貫(2008)。《香港中學生讀寫能力測驗使用手冊》。香港教育局。
何萬貫(2008)。《香港中學生讀寫能力測驗多媒體教學示範 DVD 》。香港教育局。
何萬貫(2009)。《我的父親》。商務印書館。共135頁。
何萬貫(2009)。《我的母親》。商務印書館。共151頁。
Ho, M.K.(2008). Developing a battery of test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secondary one to secondary five students. Brainchild. (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HKCNDP Specail Issue on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9(2):17.
何萬貫(2009)。《友情如海》。商務印書館。共143頁。
何萬貫(2009)。《愛情如蜜》。商務印書館。共149頁。
何萬貫(2009)。《我的老師》。商務印書館。共158頁。
何萬貫(2010)。<從寫作量和批改方法分析新舊課程中的質與量問題>。《基礎教育學報》。第18卷,第1期,頁135-154。
何萬貫(2010)。<提高成績稍遜或有讀寫困難問題同學之讀寫能力>,見《讀寫易:中中文讀寫輔助教材》。香港教育局。
何萬貫(2010)。<提高成績稍遜或有讀寫障礙學生之教材的設計原理>,見《讀寫易:中中文讀寫輔助教材》。香港教育局。
何萬貫(2010)。《讀寫易:初中中文讀寫輔助教材》DVD。香港教育局。頁200頁。
何萬貫(2010)。<朗讀:幫助讀寫困難的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基礎教育學報》。第18卷,第2期,頁105-122。
何萬貫(2010)。《中學生組詞能力》。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共185頁。